2009年新春伊始,当众多高校毕业生为工作而发愁时,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应届毕业们正穿梭于学院量身定做的专场招聘会,为自己选择满意的工作单位,兴致勃勃地背起行囊赶往就业单位。
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节后校园里的就业氛围:一个月连续组织10场招聘会,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20家大型企业现场招聘,300多位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
浙江移动公司专场招聘会现场
类似大规模、高成效的招聘会还将陆续开展。将企业请进校园促进毕业生就业,仅仅是学院就业全局工作的缩影。2008年以来,学院就业工作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主动寻求出路,凭借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开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格局,在新的一年里迎来了寒冬后的“春天”。
一、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不平凡的2008年给我们都留下了深刻回忆。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有7.5%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倒闭。
经济社会的宏观形势,一时难以满足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据预测,2009年将有700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就业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迫在眉睫的社会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已重点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不等不托不靠,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一方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专业团队。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对外拓展能力的工作团队;并聘请一些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企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代表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团队,形成内外结合的就业指导人才队伍。
就业指导老师赴长三角调研时与往届毕业生合影
另一方面加强调研工作。由学院高层领导亲自带队赴经济发达地区,深入用人单位,先后开展了5次大规模考察,遍及江、浙、沪10多个大中型城市,联络用人单位200多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的用人单位150家。组织专人及时了解宏观形势和促进就业动态,与各级人事和劳动部门密切接触,主动为毕业生争取就业扶持、创业资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的扎实开展,学院2008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毕业生成功就业率达98%,自主择业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回响中国”2008中国教育年度盛典网络投票评选中,学院以优异的就业工作,荣膺“全国就业力十大特色IT教育机构”第二名。
学院荣获2008年最具就业力十大特色IT教育机构“第二名”
二、贴近市场,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贴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是学院办学一项重要指导方针。人才需求市场是关键,就业保障企业是关键。学院认为,就业率就是学校的竞争力,教学和管理的重点,以及学院发展的核心都应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实现合格学生的充分就业上。
为切实强化就业工作,在传统就业模式的基础上,学院以三个“致力于”着力创新就业工作模式: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互助的校企平台合作模式,致力于建立分级、分层的就业推荐模式,致力于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从校企合作“订单式”和“定向培养职业化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到“校企联盟”战略合作模式,学院不断提升理念、创新模式,在成功实践中为校企合作注入了丰富内涵。北京灵图、上海南群、安徽朝华互联、杭州信雅达以及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单位,先后与学院亲密牵手,在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共赢。
学院与杭州信雅达公司建立“校企联盟”战略合作关系
不久前来学院洽谈合作的阿里巴巴首家渠道服务商――上海联组(普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区经理王海江先生,对学院研发的校企合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与学院合作一定会形成双方共赢格局。在首次接触后,就决定在学院现场招聘20多名优秀毕业生加盟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首家渠道服务商召开专场招聘会
为符合在校生和毕业生实际能力,满足企业灵活的用工需求,学院建立了上岗就业、在岗试用、顶岗实习、工作见习、项目实训等方式的分级、分层的就业推荐模式。着力提升在校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四化”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建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贯穿于在校生学习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开展包括职业规划、创业计划、职业素养等内容的教学活动,形成就业指导系统化。
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为目标,通过设立就业咨询室、开展职业测评、聘请优秀毕业生为就业辅导员等方式,形成就业指导多样化;就业指导全员化、信息化使就业指导工作贴近每一位在校生、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着力营造一个“人人促就业、处处为就业、毕业能就业”的就业指导氛围。
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关系到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各个教育环节。贴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要求学院不能放松每一个教育环节。就业是一扇窗户,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折射出一所职业院校的核心所在。温家宝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前,学院更加坚信:就业才是硬道理! |